第(2/3)页 不料行至半路,张纮便来到帐内言说荆州的传言刘备知不知道。 刘备闻言,即表示传言我当然知道,但秦子瑄定然不是那种人。 他和秦瑱相识虽然没有关张那么久,可秦瑱的人品他却知晓。 别说只是流言,就算是有人真的拿着罪证前来,他也不会怀疑秦瑱半分。 不过在刘备如此表态之后,张纮却是连忙对着刘备劝解道: “主公即知都督无心叛之,又闻此流言,便不可视若无睹。” “所谓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,今日此言虽假,然则天下人皆言此事,日后便有人会信以为真。” “都督虽然忠心耿耿,并无二意,但闻此言,如何不惧?” “今日流言只传都督欲反,来日恐要传主公欲谋害都督!” “主公与都督相知,二者不疑,然则都督麾下诸将如何不疑?” “须知都督非常人也,门生故吏无数,如此早晚必人心浮动!” “若是彼时再让人挑动一番,彼等极易生变,难以制之!” 这话也就是张纮年纪大,若是刘晔等人是断然不敢对刘备说的。 因为这话就是摆明了秦瑱的势力太大,需要老刘来限制一番。 不然对秦瑱还是对他们的总体局势来说,都不是一件好事情。 这些话刘晔等人说来就像是要夺权,可张纮居于闲职,却没有这种顾虑。 毕竟秦瑱功劳太大,麾下又有一套班底,像是徐庶、诸葛亮、顾雍等人都是秦瑱亲近之人。 此外,魏延、甘宁、徐盛、周瑜、张辽、高顺这些人要么是秦瑱劝降,要么是秦瑱提拔的。 更有裴潜、王粲、吕岱、诸葛瑾、孟建、石韬这些人,也和秦瑱有着关系。 秦瑱和你老刘关系确实很铁,但这只限于你们两个人,谁知道底下人怎么想? 万一真有那一两个被煽动起了异心,到时又该怎么处理这事? 所以张纮觉得现在告诉刘备这个隐患,是一个最好的时机。 刘备听得这番话语,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道理,但他还是皱眉道; “昔日子瑄投我之时,备曾言当以师礼待之,此心从未悔改。” “吾料昔日曹孟德失子瑄,便为如今之势,吾绝不重蹈覆辙。” “故张公此言虽善,吾却不愿闻之,还望张公莫要再言此事。” 刘备会如此回复,张纮自然有预料,随之他又继续对刘备劝道: “既是主公不欲闻,在下也不赘言,然则都督乃御国之才,不可在外久驻!” “如今荆州将取,不如将都督调回,统理政务,方不荒废都督才干!” 既然你老人家不愿意削秦瑱的权,那不如调回其身边统领政务。 这样可以免得以后再出现秦瑱准备自立的流言,解决根本问题。 刘备听闻此言,方才态度缓和,心想秦瑱在外驻兵两年,确实也该回到他身边了。 毕竟,之前让秦瑱外驻是因为江东是他的大后方,只有秦瑱才能稳住江东的大局。 但随着他们地盘不断扩大,江东趋于稳定,又多了一个交州。 在这样的情况下,让秦瑱继续治理一个地区,显然有些屈才。 只有把秦瑱调到他身边,才能完全发挥秦瑱在治国上的才能。 故而刘备先是表示容后再议,随之又在思考怎么把秦瑱调回来。 没想到他还没开口,秦瑱就主动表示不想外驻,主动申请调回。 显然,不仅张纮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秦瑱也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