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苏州原任游击鲁之玙、韦武韬,因为起兵反抗而一同战死。 后人评价说:他们隐居在蠡口,很少涉足苏州城。一旦遭遇不幸,他们视死如归。 而杨廷枢,是曾经的南京兵部尚书庄简公杨成的孙子,也是诸生杨大溁的儿子。 他的继配夫人是芦墟赵田村的费氏。杨廷枢早年作为诸生,以气节自居,曾为东林党人周顺昌平反并奔走呼冤而闻名。 崇祯三年,他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,成为解元。“文名振天下,从游之士颇多”,他是复社的领袖之一。 弘光元年,建虏军南下至苏州。他因抗击建虏之事泄露,避居芦墟,在芦苇间泛舟。 当地士绅纷纷逃离,他却为抗清义军筹措粮食而没有离开。 永历元年,苏松提督吴胜兆反清,策划人戴之隽是杨廷枢的门生,因此他受到牵连。 他在四月二十四日被绑,饿了五天未死。他大骂贼人,但未被杀害。全身受伤,十个手指都已残损。 在从山至湖的押解途中,四月二十八日,杨廷枢在船上写下自传一篇、绝命词十二首,在衣服上用血书写,誓与清朝势不两立,有“魂炯炯而升天,愿为厉鬼;气英英而坠地,期待来生”之句,清兵将他押解到泗洲寺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