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一章 确定军衔-《民国之热血风云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我也就是这么一说,当然不可能这样配备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建议一个师配备一个独立炮兵营,归师部指挥,但是也不是说团级就没有炮兵了,团级也可以有一个炮兵连,以此类推,辎重兵和工兵也一样!”

    孙宏业没去管有些尴尬的敖东勋,接口说道。

    “这个编制好,既保障了部队的战力,也可以保证炮火的补充,必要时师部还可以把各团各营的炮兵抽调到一起来使用!”

    “这个好!”

    “同意!”

    “同意!”

    “好!那我们暂时就以这个编制来进行,之后发现问题再提报,大家讨论解决,另外东北那边和其他地方不同,因为靠近绥远和蒙古,战马不缺,所以如何使用骑兵配合战斗就交给孙司令来摸索,总结出方案给大家研究学习!”

    “是!教官!”

    这些高级军官大部分是最早的川沙护卫学校出来的,所以称呼陈煊还是习惯为教官。

    “还有就是军衔问题,我们虽然部队不少,但是军衔一直没有解决,我们不搞军衔随军职走的那一套,而且军衔必须有军功做依托,也就是说,你的职务是一个师长,但是有可能你的军衔还是一个少尉中尉,我们复兴党的部队决不允许你唱首歌跳个舞就是大校将军了,要军衔可以,拿你的军功来换!”

    在场的人可能除了陈煊没有人知道他后面说的话是什么意思,但是很清楚的知道了,要军衔,必须有军功,什么托人脉找关系完全没有作用。

    陈煊继续很无耻的把后世军队的军衔偷来使用了,连肩章标志都没放过,记不清楚的就让大家补充。

    于是复兴党的军衔便新鲜出炉了,最高为上将,依次为中将、少将、大校、上校、中校、少校、上尉、中尉、少尉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以及列兵。

    前期辛亥革命的时候有打过仗的,军功都已经记录下来了,统计下来,最高的是孙宏业,荣升少校,其次是蒋方震和谭方成以及韩三林、李晋旭,授衔上尉,最低的反倒是孙志恒,孙志恒总共就参加指挥了剿灭尼玛家族的战斗以及一些缴费行动,所以授衔只有上士,连尉官都达不到。

    陈其采更惨,职务贵为全军总政委,但是没有军功,因为配合杜月笙安插军官到清兵里,所以只是授功二等,授衔中士。

    这下孙志恒不满了,强烈要求调到国内去,南洋没有战事哪来的军功,难道跟荷兰佬干!关键是军委也不同意啊!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